活性炭過濾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-杭州鑫凱水處理設備
2025-10-22 點擊量:
活性炭過濾器的工作原理核心是以活性炭為濾材,通過物理吸附、化學吸附及物理截留的協同作用,實現水中污染物的分離去除,具體過程與作用機制如下:
-
物理吸附(主要機制)
活性炭具有極其發達的孔隙結構(包括微孔、中孔、大孔),比表面積可達數百至數千平方米每克,龐大的比表面積使其具備極強的物理吸附能力。當水流經活性炭濾層時,水中的有機物(如腐殖酸、小分子有機污染物)、異味物質(如水中的土腥味、霉味成分)、色素等雜質,會因分子間的范德華力被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隙內,從而從水中分離。這種吸附具有選擇性,通常對非極性或弱極性的污染物吸附效果更顯著。
-
化學吸附(輔助機制)
活性炭表面含有羥基、羧基、羰基等含氧官能團,這些官能團可與水中的特定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,形成化學鍵實現牢固吸附。例如,針對水中的余氯(自來水消毒殘留),活性炭表面的還原性物質會與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,將有毒的游離氯轉化為無害的氯離子,同時自身被氧化;對于部分重金屬離子(如鉛、汞),可通過表面官能團的螯合作用或離子交換作用實現吸附去除。
-
物理截留(補充機制)
活性炭濾層本身可形成類似過濾層的結構,活性炭顆粒之間的孔隙能對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顆粒等大尺寸雜質起到物理截留作用,輔助降低水質濁度,這一作用與砂濾等常規過濾工藝類似,但截留效果相對較弱,更多作為吸附功能的補充。
-
過濾階段:原水經布水器均勻分配后,自上而下(或自下而上)流經活性炭濾層,在上述三種機制的共同作用下,水中的余氯、有機物、異味、色素、部分重金屬及懸浮物等污染物被去除,凈化后的水經集水器匯集后排出。
-
再生階段:隨著過濾的進行,活性炭孔隙逐漸被污染物填滿,吸附能力下降,過濾器進出口壓差升高。此時需啟動再生流程(通常為反沖洗,必要時配合空氣擦洗或化學再生),通過反向水流沖擊濾層,使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部分污染物脫落,隨反洗水排出,恢復活性炭的吸附能力;對于吸附飽和嚴重的活性炭,需定期更換或進行專業化學再生(如用高溫蒸汽脫附有機物)。
-
活性炭特性:比表面積越大、孔隙結構越發達,吸附容量越高;不同材質(椰殼、煤質、木質)的活性炭對污染物的吸附選擇性不同(如椰殼活性炭對余氯、異味的吸附效果更優)。
-
水質條件:進水 pH 值、溫度、污染物濃度會影響吸附效率(如溫度升高通常能提升吸附速率,酸性或堿性水質可能改變污染物與活性炭的相互作用)。
-
運行參數:濾速過快會縮短水與活性炭的接觸時間,降低吸附效果;濾層厚度不足則可能導致污染物穿透,影響出水水質。